军鸽被人类誉为“军中通信兵”,军鸽在战争中的通信作用给人印象深刻。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军鸽最早的国家之一。1950年,云南公安边防总队派出官兵到苏联学习军鸽训练与饲养,学成后他们带了200羽苏联鸽子和波兰鸽子,回到昆明组建了军鸽队。如今,军鸽队已发展成军鸽基地,编制在云南省军区序列中,先后繁殖和培养了5万多羽军鸽供陆海空三军,特别是供边防部队使用。 军鸽队不仅要训练军鸽远程回家本领,还要训练军鸽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本领。老鹰是鸽子的天敌,以鸽为美食,云南老鹰多达25种。鹰的俯冲速度是鸽子的两倍,但鸽子向上的飞行速度快于老鹰,平飞速度与老鹰一样,一分钟能达到3000米。因此,军鸽队的教员用训练军鸽平飞和向上飞行来摆脱老鹰的攻击。军鸽基地训练出的鸽子都是戏弄老鹰的高手,使老鹰望鸽莫及。 军鸽基地还要训练军鸽在枪炮声中临危不惧。鸽子胆小,没有经过训练的鸽子听到枪炮声会吓得连家都不敢回。但经过军鸽基地训练过的鸽子,在枪林弹雨中能够勇往直前。 今天,人类虽然进入了卫星通信时代,但世界各国军队的军鸽仍在军中占有重要地位,军鸽具有“简便、灵活、快速、准确”的特点,比较适合在边防、海防地区使用。在特殊条件下,如敌后侦察,在不允许启用现代电子通信设备或有线电信可能被窃听、破坏的紧急情况下,军鸽通信是最佳选择。2001年,新疆边防武警巡逻分队遭遇暴风雪袭击,在茫茫雪原孤立无援时,依靠军鸽传信,上级及时派来救兵,使巡逻小分队脱离了险境。 进入2007年,军鸽事业还在发展。目前军鸽基地在沈阳军区建立了军鸽通信点,军鸽在空降兵、南海舰队、东海舰队、边防部队建树着新的功绩。
![]() 现有品系: 一 高原雨点1-27系;2、应验761-961系;3、高原绿颈灰;4、50瓦灰;5、杨阿腾;6、82瓦灰 7、詹森;8、森林黑;9、松山红;10、日本京都灰;11、吐蓝顿;12、吴淞种;13、李种; 14、贝林考克斯;15、麒麟花;16、日本吉川白;17、香港雄 军鸽队的历史沿革: 军鸽队之最: 主要有15之最,其中大家可能放心地接受和宣传的有: a) 建队历史最长:1950年建队,为全军唯一的军鸽驯养组织。 b) 最早编写我军军鸽教材:1982年编成《通信鸽》。 c) 第一位军鸽专业的副教授:陈文广。 历任队长及负责同志: 郭跃堂 195005----195508(5年) 张天福 195508----197609(11年) 陈文广 197609----199010(14年) 汪宝昌 199010----199509(5年) 王增焕 199509----199805(2年半) 赵思良 199805----200107(3年) 李于雄 200107----200204(9个月) 张卫刚 200204----200301(临时负责9个月) 丁书旺 200301---- 二、 军鸽通信的特点与应用 我国幅原辽阔,边、海防线长,边防部队形成点多、线长、面广等特点,加之气候多样、地形复杂,因而给通信联络带来较大的困难。军鸽通信具有传递迅速、保密性强、用法简单、成本低廉 ,容易普及等特点。比较适合海、边防地区使用,在某些特殊条件下,例如敌后潜伏或侦察。不允许启用现代化电子通信设备,或在在线电通信被窃听或破坏,无线电通信号被干扰等紧急情况下,军鸽通信能作为一种应急通信,一种辅助通信手段。 1、军鸽通信的特点 (1) 传递迅速:以我们的高原雨点为例,如果驯养正常的话(我们上个月放翔的就是因为驯养不够,素质上不来,45羽空距30KM放翔,当天只回来两羽,还有的第三天才回来,走也走回来了),无风时时速80-120KM,有风时60-80KM/H,恶劣气候条件如暴雨、降雪等可达20-30KM/H。对比运动通信,以JEEP为例,在云南一般交通条件地区,40KM/H,考虑到盘山路多,直线时速可能在25KM左右。 (2) 保密性强:电子设备是侦听不了,雷达发现不了。在对抗上具有不对称性,真正有效对抗军鸽通信手段的技术设备等投入与军鸽通信的投入相比,不是一个数量级。 (3) 用法简单:没有什么准备工作要做,带鸽放飞即可。 (4) 成本低廉:与现代通信设备相比,一羽信鸽的成本很低,每天75克(考虑到浪费、死亡等,至多平均达90-100克)混合饲料粮,再加上药品、微量元素添加剂,每天消费2毛5分钱左右,每年需要90元左右。 (5) 容易普及:给两只幼鸽或鸽蛋1至2年即可成群。 (6) 不足之处:可靠性程度缺乏精确性分析的依据。(这方面有数学基础和爱好的同志可以考虑写个论文,来建立离散的信鸽通信可靠性分析模型) 2、 军通信适合的范围和场合: 1) 交通不便和缺少通信工具的海、边防地区、山区、林区、海岛、沙漠等地域作为日常联络使用。 2) 海、边防前哨分队作战,由于敌人破坏我在线电路又实施无线电干扰,影响我电台工作,可用军鸽实施通信任务。 3) 边防巡逻,敌后侦察以及当时条件不允许使用电话或电报联络时,可用军鸽将情报带回。 4) 潜艇,伏击,陆军小分队埋伏,不允许使用常规通信时,可以在出发时携带军鸽用于通信。 5) 汽车、坦克、装甲分队外出执行任务时,可作为备用通信方式。 6) 飞行员、空降兵在飞行时遇有电台损坏或遗失时可用军鸽通信。 7) 战场救护分队可用军鸽将前线伤员的病历、伤势、血样、血型、预计手术规模,医护人员配备等情况用军鸽预先报到野战医院。以利伤员送后立即投入抢救,提高治愈率。 8) 其他改变用途的运用:排雷、攻击、扫毒、微量物品运输等。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对鸽子的认识也不断的加深,使之有更加广泛的用途。 3、 关于军鸽应用更进一步的想法 (因为20000字限制,此处删掉一些关于现代战场环境下军鸽应用的一些探讨性文字) 二、 信鸽的生物学研究 (一)鸽子的生物学特性 关于鸽子的起源问题,生物工作者曾作过不少的探索和研究,提供了很多科学依据。鸽子的祖先系野生岩鸽和林鸽,在动物学里属于鸟纲,鸠鸽科。 1、强烈的归巢性 (略) 2、精确的导航能力 (略) 3、持久的飞翔能力 (略) 4、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略) (1) 气候的适应性:(2) 高空适应性:(3) 饲养条件的适应性: (一) 鸽子的外形研究 军鸽是一种空中飞行的动物,所以它的形体一定要适应空中飞行的要求。飞行时阻力小,平衡控制能力强,飞行时间长。优秀的军鸽必须具备良好的外形。研究鸽子的外形一般从以下10个方面看:头型、鼻型、膀羽、羽毛、前胸、尾部、尾羽、腿、龙骨、耻门。 1、头型 鸽子的头型长得好坏,是十分重要的,头是整个鸽子的司令部,一切信息的反馈都通过大脑,进而指挥行动。各种信鸽的头型各异,往往有宽有窄、有长有短,这是品种遗传的结果,但无论怎样,作为一羽优秀的信鸽一定要具有健全的大脑。 信鸽的大脑能接收到各种信息并通过它进行反馈,然后作出敏捷的反映,信鸽的后脑是控制自身运动的中枢。信鸽通过几千年的自然演变和人为的培育,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本性——归巢性。那么为什么有的信鸽能一两千公里的距离之外归巢,而有的只能飞几百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就掉弃了呢?这里除了许多外界的因素外,就包括信鸽本身的缺陷,假如没有健全的大脑,而作出错误的判断,这样当然就不能飞回来了。信鸽除了具备健全的大脑外,还一定具有一个理想的体形,使其避风阻力小,飞行速度快。同时,前脑上的羽毛要长得细、密、紧。另外,劲部要短,不能过分长,这样既美观又有利飞翔。 2、鼻型 军鸽的鼻型种类很多,有大、小、长、短、宽、窄之分。首先,我们了解鸽子的鼻型到底有什么作用。信鸽的鼻子有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能接受磁场的回波,通过鼻子传递给大脑。科学研究可以肯定的是,地球磁场对鸽子归巢具有显著的导航作用。信鸽的鼻子对磁场回波接受能力越强,传递给大脑的信息就越强。所以对信鸽鼻子选择要求是很高的。鸽子的大脑与鼻子是脉脉相通的,如没有一个良好的鼻子,大脑就成为“光杆司令”它也就没有信息反馈,不能起指挥作用。那么,什么样的鼻型,才是优良的呢?优良信鸽的鼻型应长得紧凑、鼻型长而平整,鼻根处要收紧。整个鼻子要长得紧密,鼻根到鼻尖处平面要平整。鼻子与前脑要连接紧凑。鼻根与鼻尖长得越长越好,因为越长,它的接触面越大,对磁场回波接收能力就越强,传递给大脑的信息也就越多。 3、翅膀 翅膀是鸽子的主要飞翔工具,优良信鸽必须具备一副强劲有力的翅膀,否则它就难以从几千公里这外归巢,那么,什么样的翅膀才是理想的呢? 信鸽的翅膀韧带处应厚实有力,当拉开膀羽后收缩要有弹性,不能有僵死感。副羽的毛片要大,手感要柔软,并富有光泽。主羽应长得匀称。过分宽与窄,长与短,都是飞翔中的不利因素。优秀信鸽的翅膀结构与体型结构应该是相称的,不然就难以胜任远程的飞翔。 主羽中1—7羽排列是从短逐渐到长,羽条的宽窄不明显,条羽间漏风的间隙小。主羽中8—10羽是很重要的羽轴。羽根部应该宽羽条尖部窄尖,这样能使第10羽到第7羽中间的漏风间隙大,使信鸽在空中飞翔时,膀羽能在空中飞翔,翅膀运动而产生前进的动力。一般来说,羽根部要宽,羽尖部要尖窄。这样羽轴由于中间间隙大,漏风面也大,使信鸽在飞翔中阻力小。同时,主羽应该长得强劲有力,富在弹性,弯折时就不容易折裂变形。往往有许多优良它的主羽损伤后甚至变形,但不久就又恢复了原状,这说明它的再生能力强。另外,优良鸽的翅膀,从它的膀羽韧带到主羽顶端有一个弧度,这种信鸽在空中飞翔时产生的动力大。而受风的阻力小。具备这样翅膀的信鸽一般在竞翔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4、羽毛 鸽子全身分为羽区和裸区。生长羽毛的区域为羽区。鸽子的羽毛应该是紧密、薄、富有弹性、柔软、有光泽,在飞翔中空气的阻力就小。如碰上恶劣气候,象雨天和雾天,对鸽子羽毛的影响也小。超远程的信鸽必须具备一副高质量的羽毛,才能适应飞行,同时保护自己身上的其他器官。为什么往往有些信鸽经过一定距离的飞翔后,它的羽毛就变得枯噪,无光泽或大翔轴,有些信鸽甚至在大雨中飞翔后,全身的羽毛淋湿了再也不能起飞了呢?原因就是它没有一副理想的羽毛。 5、前胸 信鸽的前胸长得好坏,能直接牵涉到这羽鸽子的飞翔速度。作为一羽优良的信鸽必须具有一个丰满的气囊。 气囊是鸽子在空气中飞翔时起运动调节作用的器官。尤其是长远距离的飞翔鸽,如没有一个丰满的气囊要想归巢是很难的,另外鸽子的气囊还起到另一个作用。就是当信鸽在空中飞翔时能减小风对它本身的阻力。因为前胸有一个丰满的气囊后,会使得风阻力的接触面积小,所以它的前进阻力也小,飞翔时就快。 不过相对来说,一般胸长得宽的鸽子,它在飞翔时产生的阻力就大,而它的内在器官也发达一些,这样它的功率也就大,力量就足,爆发力好,但是耐力不行,所以这种鸽子属于短距快速的。如果信鸽的前胸长得窄,那么它在空中飞翔时的阻力也小,它的内脏器官也小些,想对功率也就小,力量也就弱,但是耐力比较好,所以说一般身体修长胸窄的信鸽为远程鸽。当然,这里指的前胸长的窄,只是相对而论。并不是指长得过分窄的信鸽。 6、尾部 军鸽的尾部要长得丰满,同时抓在手里感觉要舒服,用手指推它的背时,背部应该平坦。以没有凸出或圆形的感觉为佳。一般尾部的下羽毛与尾羽连接要整齐,羽毛要柔软、薄、紧、而且尾部与尾羽加接处要收紧,一羽优良的信鸽没有丰满的羽尾,会使它有飞行中失去重心,而不能保持平衡。 7、尾羽 信鸽的尾羽好比船上的舵。它的主要作用是掌握方向的。尾羽不能过分长或短。也不能过分宽。理想的尾羽应该是长于大羽轴2厘米左右,宽度为尾羽羽条的一羽半左右。信鸽抓在手中时。尾羽入下沉,呈平形状或租微往上翘为好。如果尾羽象扇子一样散开,这样的信鸽飞翔时阻力大,影响速度。 8、腿 信鸽的腿以长为好,还是以短为好呢?大爱知道鸽子在空中飞翔时,腿是贴在尾部的并形成一个角度,同样一个角度,腿短的鸽子在飞翔时阻力小,腿长的阻力,可想而知。飞跃二千公里的信鸽腿长,经受的阻力就要大于腿短的许多,所以讲军鸽的腿以短为好。但必须强劲有力。至于腿的颜色和爪趾的颜色的区别这没多大意义了。这只是品种的关系。 9、龙骨 军鸽的龙骨有好多种类。如高龙骨、低龙骨、平龙骨、口龙骨、长龙骨、短龙骨等,什么样的龙骨为好呢?首先我们分析以下这几种龙骨的特点。高大的信鸽一般前胸较宽,这就适合竞翔中短距离。因为它在中短距离的速度较快,低龙骨的一般前胸很窄。同时它的内脏器官发育受引影响,这种龙骨的信鸽竞翔较为吃亏,平龙骨的信鸽一般前胸不宽不窄。所以它的内脏器官发育良好,同时,飞翔时风的阻力较小。便它既有耐力又有速度,是超远距离竞翔的信鸽。平龙骨的信鸽特点是它的龙骨前端往上提,与尾部紧贴着,这种信鸽抓在手中不戳手,为最理想的龙骨,弯龙骨是最差的一种,在放飞与遗传上都会受到影响,龙骨是支撑鸽子的内脏组织支架,龙骨构造的好坏,能关系到一羽鸽子的前途,当然雌雄鸽的龙骨会有所区别。龙骨的长短高低、平与感应与鸽子的体型大小及其它部位是否均衡而定。所以理想的龙骨要直,没有起伏不平及弯曲和缺口的情形才好。 10、耻门 军鸽的耻门是并紧的贴紧尾部,一羽优秀的信鸽抓在手中它的耻门是感觉不到的,往往有许多信鸽的耻门是往下松开的,这种信鸽较差。严格的讲有许多雌鸽将下蛋,它的耻门也不是并紧的,可是产蛋后随即又并紧了。耻门与龙骨之间的间隔愈挟愈好,如耻门能深入体内则更佳。也有此幼鸽耻门不太理想但是经过训练后,也会有所改善,耻门的松与紧有遗传因素。饲养不当产生也会影响耻门的情况。 (二) 鸽眼的研究 优良的军鸽眼睛应该是,角膜明亮,眼沙清淅色泽秀丽,整个眼球摆动灵活,虹膜能做大幅度收放。眼球生长于偏头的后上角,优秀的军鸽眼睛对外界动态感受要求反应敏锐,尤其对空中或地面异常情况能迅速作出判断。 概括的讲,鸽眼应该是有神、敏锐、清淅、色艳:厚实、紧密、干洁等,此外由于鸽眼由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等组成,它视网膜内有一百多万个神经元,因而能将得到的图像和信息进行加工,并传给大脑。指挥自己的飞行和行动。各种色调的鸽子还含有各自独特的视色素,以适应本身擅长的气候条件飞行。鸽子的眼球外部有一层瞬膜,平时开放,飞时紧闭,起防水防光防尖保护眼球的作用。 鸽子眼砂基本上分三大类,第一类鸡黄眼(黄眼)第二类桃花眼(沙眼)第三类为鸡隔桃(又称牛眼)。 鸽子的眼砂分类主要是以眼睛中的底砂为基础。如眼睛中的底砂以黄色为主就是鸡黄眼,以桃色为主就是桃花眼,黄色和桃色相隔的就是鸡隔桃眼,底砂的颜色是遗传的结果,它是由那种颜色所组成哪种颜色占主要成分,它就形成那种眼砂。所以讲这三大类的眼砂都有放飞,短距离,中距离,长距离及超远距离的,要说那一种速度快,归巢率就高。除却鸽子本身的条件外(如外形和竟技状态等因素)就要看放飞地点的气候情况,地理环境和时间等因素了。如这种条件因素对放飞鸽子眼睛中的底砂色素有利,那它的速度就快,归巢率就高,否则就相反。 鸽子的放飞与当地的天象、地理环境季节和时间都会有极大的关系,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季节与时间,都会有不同的气候,如晴天、阴天和雨天、少云、多云和阵雨不同的气候对同一羽鸽子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土地辽阔的国家,多种气候,如一羽放飞过大陆性气候的超远距离鸽子。拿来放飞海洋性气候的中、短距离慢有可能丢失的危险。但这不能说明此鸽不好。因为这羽鸽子的本质未变,而是它的色素不适应那种气候。所以也有放丢失的可能。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两种色素中和一下,把适合海洋性气候的鸽子配上大陆性气候或者高原性气候的鸽子,得到的下上代,完全有可能是既能飞海洋又能飞大陆性气候和高原的鸽子,这种适应气候放飞的鸽子就理想了。 同一羽鸽子在同一个地点放飞由于气候条件、季节与时间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会不同。这主要是光的色素对鸽子眼睛色素所起的作用。 鸽眼的底砂在眼睛中的什么部位呢?我们用肉眼看鸽子眼睛,最外面的一层是眼角膜,里面一层是虹彩也就是面沙,中间是水晶体,(或者瞳孔)在面沙与水晶体中间这一层就是底沙。 眼睛的面砂也称作虹彩面砂,其颜色以红为主,有深浅之分,眼睛的面砂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细粒沙、第二类粗粒沙、第三类块状沙。 面砂的种类与结构一般是遗传产生的。它的色素深浅变化由第一面砂受光线反射后,面砂中间的砂粒互相辐射后产生的。我们讲面砂中的砂粒并不是平面的而是一种高低不平凸出凹进的不平面。通过光线反射后,砂粒之间的光就相互辐射,因为底沙同样有辐射光,这样也会造成面砂颜色的深浅不同。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面砂比较理想呢?应该说是细粒砂中的均匀厚沙,粗粒沙中的均匀厚沙和块状沙中的均匀厚沙,因为这三种面砂的结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成盆子形,外面厚、里面薄,也就是靠眼睛外像的地方沙厚,靠近瞳孔的地方沙面薄而小,这样使底沙靠近水晶体一圈就暴露出来了。 眼睛的面沙通过眼角膜看上去应该高低不平,砂粒均匀显示出很强的立体感,砂面外缘厚,靠里面薄而少,形成盆子形,让底沙一圈暴露在外面,这样才是理想的面沙。 以上所讲的是鸽子的眼睛,到底怎样去评一羽眼睛的好、坏呢?首先应该看鸽子的眼睛中的水晶体,底砂与面砂长得如何,这是评价的基础,如果离开这三点去评价就失去意义了,如果这三点都是符合要求,那就能找到一羽好鸽子,当然也必须具备各优良好的外型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