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yyn86mf 发表于 2012-3-4 13:34:23

音乐观赏的具象、意象跟形象 - 博文预览z0 ,脚臭

音乐欣赏的具象、意象和抽象 2011年06月25日
  音乐欣赏的具象、意象和抽象
  ――对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
  周 鹰
  论文摘要:
  美术是用图案和颜色在平面或空间直接呈现形象,文学是用文字来转述形象,音乐则是用音响触发大脑来联想形象。可见音乐欣赏活动对欣赏主体再创造活动的依赖性更强。换言之,音乐审美更能体现人的自由、积极的生命活动状态。音乐教育就是促进、优化这种状态,以达到塑造心灵,培养人的目的。
  说到形象,就免不了会有具象、意象与抽象的概念,治疗脚气最好的药。那么,具象、意象和抽象这个美术作品分类名词在音乐中究竟是如何体现的呢?它对我们的欣赏活动起什么作用?研究它对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会有赞助吗?或者我们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可以由此打开一条新的思路……
  这是由课题研究引发的思考,我们的课题是《一般高中音乐、美术互促式欣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验》。在做阶段性任务编写试验教材时,美术教师提出了其中一个章节的标题:具象、意象与抽象。于是,我试着依照具象、意象和抽象的不同特点来分类音乐作品。操作过程中,我匆匆觉得,与其说这是音乐的分类,不如说是音乐欣赏方式的分类,也就是说音乐欣赏可以分为具象欣赏、意象欣赏和抽象欣赏三种方式。这样一来,引起了我较为深入的思考,感觉到我们的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也许也可以由此打开一条新的思路。
  首先,我们来把音乐欣赏活动的产生进程梳理一遍。大家晓得,由原发声体(琴弦等)振动开端,通过空气传导作用于人们的听觉,再由听觉神经传入大脑,这时,贮存积聚生活经验的大脑,剑拔弩张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树立不拘一格的生活、情感形象,也就是常说的艺术形象,由所联想的形象激发思维与情感,深受沾染,产生愉悦,从而实现了音乐欣赏。很显然,音乐和绘画、文学等艺术门类一样,都是靠艺术形象来感染人心的。差别在于,美术是用图案和色彩在平面或空间直接出现形象,文学是用文字来转述形象,音乐则是用音响触发大脑来联想形象。可见音乐欣赏活动对欣赏主体再发明活动的依附性更强,脚臭。换言之,音乐审美更能体现人的自在、踊跃的生命活动状态。音乐教导就是增进、优化这种状态,以到达塑造心灵,培育人的目标。
  既然说到形象,就免不了会有具象、意象与形象的概念。那么,具象、意象跟抽象这个美术作品分类名词在音乐中毕竟是如何体现的呢?它对咱们的欣赏活动起什么作用?研讨它对于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会有辅助吗?下面仅以肤浅的认知与剖析抛砖引玉,真挚企盼同仁的指教与卓识。
  先说说具象音乐欣赏。因为作曲家自己的思维、性情、审美倾向、创作作风与创作机缘的起因,所发生的音乐作品或多或少地已经存在了具象、意象和抽象的种别偏向。如俄国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野蜂飘动》,听到它,绝大局部听众会觉得活生生的蜂群正在飞舞,你会惧怕被迎面飞来的野蜂蜇着了;我国山西鼓乐《滚核桃》听来也是惟妙惟肖,你甚至会想起身帮忙捡起一个滚过来的核桃。这种对实际事物响声的模拟的音乐显然能够对应美术作品的具象分类。还有一种模仿事物的活动方式,及模仿节奏、状态的,如波兰肖邦的《小狗圆舞曲》、俄国穆索尔斯基的《富人和穷人》、我国李宝树的《瀑布与溪流》等,它们同样可以使听者不谋而合地联想起与作者的题目相一致的生涯图景,简直不偏差。可以说标题音乐某种意义上反应了作曲家的具象用意,他们盼望欣赏者的听觉联想直接与某一种生活教训产生对应,从而更容易懂得其作品,与作者产生共识。我们把这种由音乐引起绝大多数欣赏者联想到雷同的事物与情景的景象叫做具象音乐欣赏。
  老师在教学中启示具象联想的方式良多,例如,通过语言描述、动作模仿实际生活图景启发联想,或使用多媒体音像装备诉诸于视听,还可以把什物直接带进课堂,更有价值的是现场创编表演,亲历亲为,自动天生联想内容等等。具象音乐欣赏教学可以应用的资源特殊普遍而活泼,它包含天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各样事物发出的不同声音和千姿百态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指可听、可看、可触摸的所有事物,包括经历过的或没有亲自阅历但可以设想到的所有生活场景。比方有名的贝多芬的“命运的敲门声”,柴可夫斯基的“狂风雨”,鲍罗廷的“无边无际的中亚西亚大草原”和“慵勤匀速的驼队步调”等等。
  具象音乐欣赏的意思在于,它对观赏者的文明素养绝不奢求,只有精力畸形,听觉健全,有最少的思维才能即可。它的受众面广,起步轻易。甚至对较为深邃的曲子,它也可能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深为浅。所以,教养中,具象音乐欣赏方法往往是创设情境、通往较高档次欣赏运动的最有效的道路之一。
  下面来说说意象音乐欣赏。当作曲家的音乐并没有确实地模仿详细事物,而是给听众某种意境、情感、性格、思想和欲望等的印象,有人称其为情感形象的,由此引起了欣赏者思路波涛、心潮起伏,情感共鸣而宣泄时,我们称它作意象音乐欣赏。这是音乐最善于表示的范围。人的思惟、感情、意志乃至性命和历史都是在时光中展示的,而音响的更替与串连同样也是在时间中成绩它的构造与内容。无论你心中的宏观认知仍是微观感触,多半都能在音乐中找到绝对应的表白。所以有人说:音乐是最贴近心灵的艺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是情绪的艺术。这也是意象音乐作品数目宏大的原因所在。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运气)》,就是人们卑躬屈膝奋斗精神的写照;何占豪、陈刚的《梁祝》中的恋情主题好似一杯真善美的醇酒,谁听谁醉;德彪西的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女》,清爽、温良,飘逸又遥想;爱尔兰跳舞音乐《大河之舞》,就是一部有声的爱尔兰民族史诗,苍劲而震动。还有大批非标题音乐,如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莫扎特《第40交响曲》等等,都是只可以意会而不能同一而正确描写的,它们浮现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某种精神、气质、意境和状况。再如贝多芬的《好汉》交响曲,并不由于贝多芬对拿破仑断定的失误而影响其巨大性。那是因为《豪杰》体现的是人的一种高尚伟大的精神,而不是仅仅只能对应表现某一个人。可见意象音乐欣赏是涉及音乐实质的欣赏方式。
  意象音乐欣赏较之具象音乐欣赏要高一个层次。它不光需要欣赏主体具备起码的生活经验和正常的思维能力,还需要欣赏者具备沉寂、理解、移情以及感同身受的能力,需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知识和音乐知识。教师在引导意象音乐欣赏时,可应用的教学资源就是知识和情感。比如了解音乐家生平,作品创作的时期背景,作者的政治幻想和民族倾向及其性格喜好与风格流派;还必需了解和感受基本音乐表现手段与情感抒发的对应关系,如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是如何表现情感和情绪的;还需要随时应用各学科文化知识,特别是人文知识帮助理解音乐;贯串端正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真善美的道德品德与情感倾向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尽力换位和移情,提高分析、理解与感受能力;激发年青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生活热忱,激励敏感悸动的心灵去体验音乐所带来的各种生存感受。在思想情感与音乐的融合中,在体味与重塑中得到宣泄、安慰、滋润和教育。
  意象音乐欣赏教学中,还须要教师自己要熟透作品本身和相干的所有信息,反复深刻感受作品,造成自己的看法。切忌照本宣科,僵硬说教。增强教学语言的鼓动性与面部、肢体表情的生动性。同时了解学生的年纪特点、思想状态、接收方式、智力程度等等。抉择适当的、多样的、富有感染力的、贴近学生认知法则的教学方法,引诱学生沉迷与音乐,造就欣赏习惯,实现真正的良好的欣赏状态,甚至于流连忘返,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据上可推,欣赏音乐时假如既没有直接联想到生活原型,也没有领会到明白的喜怒哀乐的情感意境,唯有音响本身的表现形式在吸引你的注意力时,这种纯音乐地欣赏方式我们称之为抽象音乐欣赏。雷默说:“人们只有从审美的角度对音响、颜色、造型、动作、语言形象、空间和举动更敏感,能力更有审美感受力。其中每一种都有达到独特目标的独特方式。因为每种艺术模式的独特性,而不是不论这些奇特性,艺术才有探索人类感到的无穷潜力。”那么,抽象音乐欣赏恰是属于对于音乐艺术的独特征进行的认知和体验活动。作曲家对音响形式美的高度洞察力与豪情摸索的产物为我们提供了抽象音乐欣赏的辽阔天地。例如勋伯格的《五首管弦乐曲》、无伴奏合唱《碟中谍》、美国约翰?凯奇的《4分33秒》等。除了这些较为极真个例子,应该说,所有音乐作品,包括原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音乐和古代音乐,都是人类生命行为入耳觉能动性的文化产物。它们虽然可以为了工具性的目的被创造和使用,每每充任具象和意象思维的载体,然而,这个载体――音乐表现形式本身的创造与发展确是作者和听者永无尽头的寻求目标。它体现了人类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本质力气。
  抽象音乐欣赏是随同着任何人的任何一次音乐欣赏活动而进行的,由于春秋、受教育程度以及音乐基本的不同,他们的欣赏质量在程度上有很大差异。马克思说:“欣赏音乐,需要有分辨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那么,如何培养音乐的耳朵,这就是我们抽象音乐欣赏教学的核心义务之所在。大家都知道,高中阶段的学生特别盼望表达自己和彼此交流,醉心于一切艺术形式,尤其是音乐,当仁不让地成为他们的最爱。这个欣赏群体大都不缺乏想象力,也不难倾心移情、无私投入。但最缺少的恰好是对音乐表现形式及音乐知识的了解与控制,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妨害了他们的欣赏咀嚼与审美情趣的提高。而抽象音乐欣赏方式针对的偏偏是学生的听觉鉴赏能力,旨在引导高层次的审美追求,完善性格,升华品质,从而使我们的教学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标,体现出音乐学科在教育功效中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然而,高中阶段的音乐课时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正规的视唱练耳、乐器吹奏、中外音乐史、作曲法、音乐分析等课程拿来体系学习。但这些首先应当是教师的必修课,这是实践抽象音乐欣赏教学的根本功,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资源,是使教学思想和教学办法高度关注音乐情势美的基础保障。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抽象欣赏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比较,可以比较主题、比较节奏型、比拟速度力度、比较结构与调式、比较音色与乐器等等,还可以进行流派比较,版本比较,设备比较等等。必要时,演唱或演奏歌曲和乐曲的主题旋律、典范节奏也有很好的效果。应该说,没有抽象欣赏的教学是不完善的,甚至是不准确的欣赏教学。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以上具象、意象、抽象三种欣赏方式是如何分辨实行与配合使用的呢?有经验的教师可以总结回想一下你的课堂教学,只有当三种欣赏方式全体具备的时候才可能成为一节好的音乐欣赏课,然而不同环节一定会有不同的着重。例如我上过的一节高一欣赏课《妈妈的歌》,内容是欣赏摇篮曲。在做课的过程中就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开始我把所有留神力都放在情感意境的启发上,以为本课的终极目标就是感激母爱,试图使学生带着冲动的心境去听,充斥感恩的情感去唱。于是我使用了大量图片、故事、名言等动员了强盛的“母爱”攻势,甚至还举了很多动物母子情深的例子。学生真的被感动了,他们由衷地感叹母爱的伟大,而后欣赏并学唱了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课后,我感到这一课的思想情感目标,也就是德育目标实现得十分好。自得之余转而又想:那摇篮曲呢?作为音乐文体的摇篮曲常识以及摇篮曲的音乐特点到哪去了?学生真正领略到音乐自身的美感了吗?今后再听到其余摇篮曲时,会知道它是摇篮曲吗?会觉得它美吗?作为高中生,仅仅知道摇篮曲是表现母爱的歌曲是不是太过浅显?整整一节课都在意象欣赏方式上打转,如何实现提高学生审美感想力呢?越想越认为本课欠缺太多。教学目的中了解摇篮曲这一音乐体裁及其音乐特色的教学过程仅仅是读了一遍概念罢了,学生不可能有什么深入印象,更别说休会与感触了。于是我做了大量修正,保存了原先有效的意象欣赏环节,增添了主要的抽象和具象欣赏:在凝听多少个经典摇篮曲片断后,由学生总结出音乐特点:节奏型短小并一直重复、节拍多为2/4和3/4、速度为中速稍慢、力度较弱、音色柔和、和声和谐等,同时领导学生逐个对比生活原型,并回想总结出:生活中摇篮连续匀速地晃动,使我们看到了“动”;环境的安静和宝宝的安睡又突出了“静”字;而母亲的手在动,心在动,名义却很安静。以上全部场景就是典型的动与静的联合体。然后分析这毕生活形象与音乐特点的关联:前三个音乐特点节奏型、节奏、速度是重要表现“动”的音乐手段,后三个特点力度、音色、和声是主要表现“静”的音乐手段。之后再去比较勃拉姆斯弦乐摇篮曲与格里格的钢琴摇篮曲,前者凸起表现了“静”,后者反之突出表现了“动”。这样一来,学生听出了门道,唱出了滋味,一位学生课后说:“我好像真正进入了音乐的殿堂”。
  固然摇篮曲的抽象欣赏浅易易行,但它为学生翻开了一扇门,一扇可以循序渐进深刻欣赏音乐之门。只有这样,才干通过课堂教学真正进步学生音乐审美能力,教会他们怎么欣赏音乐,把本来的“德育课”变成当初的美育课。故此,这节高一音乐欣赏课《妈妈的歌》受到了专家学者的确定,在全国竞赛中取得了一等奖。
  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深知一线音乐教师往往在学生程度错落、器重水平不高、教学设施不完美等情形下,从事课堂教学很艰苦。宝贵的是其中仍不乏当真长进有义务感的先生,但教学行动多半也是带有模仿的程式化的痕迹,好比老是小组探讨、作画、演小品等,难以构成本人的思路与风格。而音乐欣赏的具象、意象与抽象的划分有助于教师分析作品,懂得学生,设计环节,寻找手腕,驾驭课堂,检讨后果,提高教学品质,它可认为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供给一条新的思路,为教学实际带来必定的启发。
  2009-4-7
  在全省教育科研课题治理研究会上进行交换,获二等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音乐观赏的具象、意象跟形象 - 博文预览z0 ,脚臭